从799元到2299元,这8款无线耳机闭眼买不踩雷!

发布日期:

根据洛图科技前段时间公布的《中国耳机耳麦零售市场月度追踪》,2024年中国耳机耳麦市场全渠道销量为2.18亿副,同比增长7.6%。尽管耳机销量喜人,但和2023年15%的增长率相比,7.6%的增长率已有放缓的趋势。
图片来源:洛图科技
对品牌来说,增量放缓意味着市场将要从增量变为存量;而对消费者来说,存量市场也意味着耳机「百花齐放」时代的终结,耳机品牌必须在价格和产品力上下功夫。那么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,又有哪些产品实力与价格优势皆备,值得大家购买的TWS耳机呢?在这个假期,雷科技精心为大家挑选推荐一波(不含广告)。
降噪入耳式耳机是TWS的「原点」
作为TWS品类的中流砥柱,入耳式TWS从来都是TWS品类的集大成者:在音质上,入耳式耳机有着最稳定的能量保留和声音传递,更不容易出现失真。且入耳式耳机能在耳道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小腔体,相当于一个共振腔体——低频声音在这个密闭空间中容易形成良好的声压,让低音听起来更饱满、有力。
图片来源:OPPO
体验上,入耳式耳机戴进耳道的特点带来了更牢固的佩戴体验,且相对封闭的环境也带来了更好的降噪效果,可以说入耳式TWS早已成为了TWS的「标准答案」;至于其他TWS,不过是入耳式的「变体」。
而在入耳式TWS这一品类中,综合价格和表现,小雷认为值得推荐的产品有三款:OPPO Enco X3,Bose QC Ultra、索尼INZONE Buds。
OPPO Enco X3,999元
图片来源:雷科技
我们先说说OPPO Enco X3,尽管这款产品发布于24年10月,但综合其音质和降噪体验,我认为这款耳机在2025年依旧是入耳式TWS中的标杆产品。配置上,Enco X3用上了11mm+6mm同轴双单元搭配双DAC的方案,并提供多种丹拿调音风格。
但难能可贵的是,OPPO Enco X3依旧保留了「中性」的音色,没有强烈的谐波特性,听起来有种Hi-Fi监听耳机的高级感。中低频和人声的分离度非常不错,动态十足的低频表现不会过分张扬,更不会有让人不悦的轰鸣感,整体表现有质有量。
降噪方面,OPPO Enco X3的表现同样非常出色,对风噪和人声的消除效果非常明显。再加上其999元的价格,性价比相当高。
Bose QC(QuietComfort) Ultra消噪耳塞,1499元
图片来源:雷科技
但如果你想要更强的降噪效果,或对佩戴舒适度有更高的要求,那Bose QC Ultra消噪耳塞在我看来就非常合适了。需要留意的是,Bose QC Ultra可以指向两款不同的产品——消噪耳机是一款头戴式耳机,消噪耳塞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TWS,买的时候不要光看名字买错了。
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,Bose敢将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TWS放在同一个系列之下,对Bose QC Ultra消噪耳塞的能力显然很有信心。
降噪方面,Bose QC Ultra消噪耳塞有着类似「拉闸」的消噪效果:开启消噪前小雷同事还在说话,开启消噪后对方就「只张嘴不出声」了。而且Bose这套消噪算法不仅对人声起效,即使在飞机上面,Bose QC Ultra消噪耳塞照样可以「大消四方」;即使坐在飞机中后排,开启消噪后照样可以安稳入睡。
佩戴舒适度方面,Bose QC Ultra消噪耳塞的表现同样出色:耳机曲线和耳廓十分贴合,再加上边缘部分的一圈「垫胶」,小雷一次性使用了近三个小时也没有感到什么不适感。难能可贵的是,大多数主动降噪TWS开启降噪后都会带来一定的「压迫感」,但Bose QC Ultra消噪耳塞没有这个问题,耳朵就跟没戴耳机一样轻松。
索尼INZONE Buds,1199元
图片来源:Sony
很显然,在音质、降噪方面,索尼INZONE Buds没法和刚刚提到的两款耳机相提并论,但索尼INZONE Buds仍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:这是一款采用2.4GHz的无线耳机。
我们知道,蓝牙TWS耳机的音频延迟普遍在80ms-100ms,部分高端耳机开启电竞模式或低延迟模式后,可以将这一数字降低至50ms。但2.4GHz的索尼INZONE Buds直接把延迟压缩到了30ms以下,让「电竞TWS」成为可能。
只不过小于30ms的延迟也是有代价的:索尼INZONE Buds自带一个USB-C 2.4GHz发射器,使用时发射器会占据手机的电源接口,不能边充边玩,也不能蓝牙连接。但在体验上,索尼INZONE Buds绝对是入耳式TWS中独一档的存在。
佩戴舒适度更胜一筹的半入耳式耳机
尽管入耳式TWS被认为是TWS体验的标杆,但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喜欢入耳式耳机这一设计:入耳式深入耳道的设计可能会引起用户不适,硅胶耳帽更有可能导致用户过敏。
为应对这一情况,半入耳式耳机就此诞生。体验上,半入耳式TWS和入耳式TWS体验非常接近:虽然低音效果和佩戴牢固程度较入耳式TWS略逊一筹,但不压耳的设计和半开放带来的「空气感」为半入耳TWS拉回了不少分数。
针对这一品类,小雷目前推荐的耳机有华为FreeBuds 5。
华为FreeBuds 6,999元
图片来源:雷科技
作为华为2025上半年的高端新品,相信各位对华为FreeBuds 6都不陌生。在外形上,华为FreeBuds 6延续了在FreeBuds 5时期提出的全曲面流线设计。这种流线型的外壳不仅能换来更高的佩戴舒适度和佩戴牢固程度,同时也为大容量电池留出空间——和传统布局的FreeBuds 4相比,曲线设计的FreeBuds 6电池容量为40mAh,提升近33%。
单元配置方面,FreeBuds 6采用了微平板+动圈的方案,且双单元三分频结构带来了出色的听感;全新调校的发声单元将下潜做到高频上探到了48KHz,三频一致性也有了明显的进步,整体表现与华为首款悦彰耳机FreeBuds Pro 4看齐。
兼具佩戴舒适度与音质的开放式耳机
作为TWS家庭中的新品类,开放式耳机正以极快的速度「重塑」耳机市场。目前开放式耳机主要分为三类:耳挂式、耳夹式和骨传导式;其中耳挂式因技术成熟,在2022-2023年非常流行。
不过因耳挂式的听音效果较差,在以华为FreeClip耳夹耳机为首的「耳夹式」TWS出现后,耳挂式TWS的影响力已经式微;耳夹式TWS也代替耳挂式,成为了开放式耳机销量的支柱。
就小雷体验来说,近期值得推荐的开放式真无线耳机有韶音动钛圈、华为FreeClip、声阔飞跃线Air、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这四款。
韶音动钛圈(OpenDots ONE),1298元
图片来源:韶音
韶音动钛圈是韶音今年上半年推出的耳夹耳机新品,背靠韶音在开放式耳机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,韶音动钛圈在佩戴舒适度和音质方面都有不错的实力。
音质方面,韶音动钛圈采用了单耳双单元结构。和传统耳机单元的单振膜方案相比,韶音一方案能借助对称双单元振膜的发声作用,使耳机低频下潜更深,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开放式耳机低音丢失的问题。
佩戴方面,韶音动钛圈保留了韶音标志性的「钛」元素:耳机连接桥内层嵌入了0.19mm的极薄钛片,为连接桥带来了极强的扭转刚度,保证了耳机的佩戴牢固程度和舒适度。且韶音动钛圈的AI智能声道技术,也实现了耳机自动识别左右佩戴的功能。作为韶音在该品类的第一次尝试,韶音动钛圈可以说相当成功。
华为FreeClip耳夹耳机,1199元
图片来源:雷科技
说完耳夹耳机的「新势力」,我们来看看这个品类的「经典款」——华为FreeClip耳夹耳机。尽管这款产品发布于2023年底,但从产品体验上看,华为FreeClip耳夹耳机依旧是该品类的标杆产品。
设计上,华为FreeClip耳夹耳机采用了C形桥方案,不足6g的超轻设计不会为耳廓带来额外的负担,连续佩戴6小时后,小雷也只是感觉到耳朵上「夹了东西」,其重量并没有带来拉扯感。一位习惯戴耳饰的同事更是直接表示 FreeClip 佩戴「完全没感觉」。
除此之外,华为FreeClip耳夹耳机也是首个将「自动识别左右声道」功能带到这一品类的产品:耳机采用了完全对称的设计,内部的传感器能正确识别耳机的「左右」佩戴情况,使用非常方便。
而音质方面,华为FreeClip耳夹耳机采用了10.8mm双磁路高灵敏度单元,在有限的耳机结构下,通过精妙设计实现纯净听感。从声音表现来看,耳机中频定位和还原都非常准确,听起来甚至有种主打流行的平头塞的感觉。
声阔飞跃线Air,799元
图片来源:声阔
不同于刚刚提到的两款耳机,声阔飞跃线Air是一款发布于2024年的耳挂式耳机。虽然在耳夹耳机的时代,耳挂耳机对用户的吸引力已经很低了,但声阔飞跃线Air依旧用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设计保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——这是一款可以手动调节耳挂的耳机。
为了让耳机的耳挂能适配不同大小的耳朵,声阔飞跃线Air创新地加入了四级可调的设计,允许用户调整耳挂的角度,让「大小耳朵」都能牢牢戴住。声音方面,可调耳挂设计也让耳机单元可以更接近耳道,减少开放式带来的能量损失,降低开放式结构对耳机音质的影响。
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,1799元
图片来源:雷科技
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的造型非常独特,刚发布时市面上甚至没有跟其造型相近的产品。但当你对照着网站上的图片,把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戴到正确位置后,你会发现这套设计是那么的「理所当然」。
为了保证品牌标志性的舒适度,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连接柄部分采用了柔软的硅胶材质,可随意调节角度,不至于出现「只有一种佩戴方式」的尴尬情况。比起传统的耳挂TWS,耳夹设计不会对耳廓背面造成挤压,因此久戴也不会在耳廓背后产生异物压迫感,舒适度方面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水准。
声音方面,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将「通透」这一优势最大化,带来了相当不错的高频和中频表现:中频动态十足但又恰到好处,不会影响到主歌部分的人声和高频表现;只可惜低频表现因开放式耳机的限制而稍显逊色。
有趣的是,作为降噪耳机品类的代表品牌,Bose Ultra开放式耳机会通过反向抵消信号将泄露的音乐信号进行清除;将消噪技术应用在开放式耳机里,Bose绝对算得上行业先锋。
无线耳机趋势已明:半入耳强化主动降噪
当然了,音频行业本身也在不断进化,在这个市场转型的时间点,耳机市场也孕育着自己的新趋势、新方向。
比如半入耳主动降噪耳机,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相当有前景的赛道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主动降噪功能都是封闭头戴式耳机或入耳式耳机的「独占功能」,原因无他——当时的主动降噪深度无法应对半入耳机的通透环境。
图片来源:Apple
但随着近几年降噪技术的进步,部分优秀半入耳式耳机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主动降噪能力,AirPods作为「降噪半入耳」的代表,其降噪效果已经追平了前几年的入耳式降噪耳机。
可以肯定的是,随着主动降噪技术的成熟,降噪必将成为未来半入耳TWS「标配」功能,也将成为主流产品和白牌小厂产品的功能分割线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随着智能眼镜等「新概念音频产品」的出现,传统的开放式TWS耳机也将迎来新的挑战。尽管在用户体验方面,更成熟的TWS较智能眼镜可以说「遥遥领先」。不过从发展潜力来看,当智能眼镜补上续航这一短板后,必然会从开放式TWS市场中分流用户。
图片来源:雷科技
为应对这一未来挑战,部分开放式耳机品牌也开始了对智能眼镜项目的探索,比如在年初举办的CES 2025中,韶音就展示了自己的智能眼镜产品原型,寻求智能眼镜与开放式TWS的融合机会。
至于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5年,TWS品类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?相信在2025年的下半年,TWS销量数据将会给我们带来答案。